沈旭暉:《It's NOT the economy, stupid:特區對話平台vs.後黃背心法國》
(明報 2019年9月16日)
(明報 2019年9月16日)
【明報文章】香港特區政府表示,要仿效法國總統馬克龍處理「黃背心運動」的方法,搞「對話平台」、「落區對話」;同時繼續東施效顰港英對六七暴動的危機管理,一手軟、一手硬,一方面靠警察武力「止暴制亂」,另一方面派福利、轉移視線到「地產霸權」,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一切回復平靜」。21世紀還有這樣的研判、如此理解比較政治學,實在無奈。20多年前,當時還是年輕才俊的克林頓爆冷擊敗老布殊當選總統,靠的是一句口號:「It's the economy, stupid」。反之,一個錯誤的斷症,同樣會一錯到底。當然,即使是馬克龍的危機管理,也是以消散民氣多於真誠解決問題為目的。昨天《明報》星期日副刊刊出法國博士生楊健偉撰寫的長文,就說明一切,很值得一讀。但即使是法國,黃背心也死灰復燃,何况完全不同的香港?
(1)黃背心運動的導火線,始終是反對加燃油稅,然後變成反對取消「富人稅」,得到極左、極右一眾反精英力量全力支持,政府以經濟手段和「對話」疏導,符合邏輯。即使是六七暴動,導火線也是新蒲崗的勞資糾紛,未出現炸彈前也有一定群眾基礎。最終港英以福利社會回應(雖然建議其實在檢討六六天星事件時已經提出),加上主流民意普遍反對「解放」香港,結果浴火重生。但這次運動的導火線「反送中」,誰也知道是100%的政治議題,破紀錄的上街人數、破紀錄的持續性,涉及的stakeholders絕不止前線、絕不止青年,包括主流中產、中間派、無數經濟既得利益者。即使市民同時對經濟問題存在不滿,即使運動影響經濟,但就算成功處理後者(這本身就極難),也不代表前者的root cause不存在,反政府情緒只會依舊,焦點更集中,而且還會多出一批被打擊的人成為同路人。
政府應該心知肚明,「反送中」為何能突破「反一地兩檢」的同溫層,關鍵之一,就是一名富商高調司法覆核,引來各界、國際的連鎖效應。假如被打擊的富商有大10倍的全球能量,又會如何?
武力衝擊得主流默許 不檢討政制是自欺欺人
(2)政府此刻動員一切力量,要求各界登報表態「支持警隊止暴制亂」,這完全是下級公務員心態、官僚秘笈「瞞上不瞞下」的「hea」交功課。在還未禮崩樂壞的年代,任何人自然「反對一切暴力」,但客觀現實是《逃犯條例》修訂雖然極不得人心,但在立法會依然「夠票」;未能強行通過,與6月12日的衝擊有直接關係。而6月16日卻有破紀錄200萬人參與遊行,當時沒有一個人「譴責暴力」,充分反映通過「肢體暴力」制止「制度暴力」,無論口中怎麼說,在香港已經有了廣泛民意基礎,甚至形成了一個check and balance的informal mechanism。
設想下次有爭議法案,例如國歌法、23條,或簡單至類似港視發牌一類單一事件,又是通過武力衝擊才令條例不能通過,主流民意難道不高興?自然不會。這不同法國,儘管議會代表以離地精英為主,但通過民主制度,畢竟也可以改變燃油稅、富人稅一類議題。但在香港的「議會」「制度」,經過20多年的教育,不同陣營早已知道「屈機」的政治現實,武力衝擊成了制衡議會的last resort,最終更得到主流默許。此刻雞毛蒜皮計算一個入閘機有沒有受損、通過「對話平台」譴責暴力,而不檢討政治制度本身,只是自欺欺人。
官方對話有前提掩真正矛盾 反抗只會更烈
(3)馬克龍的對話平台以消散民氣為目標,但過程中起碼真的大鳴大放,沒有任何敏感問題屬紅線。而在法國社會,就算討論帝國復辟、「時代革命」,也是a piece of cake。黃背心運動期間,也有人提出修改憲法,建立「第六共和」,引入更多直接民主元素,令選舉制度更有利基層。但慢慢通過對話,發現操作並不容易,而且一般人並未準備迎接改變。最重要的是黃背心組織者對制度性的未來,也沒有清晰願景,所以對話才有消散民氣效果。但在香港,官方的所謂「對話平台」有其預設前提,刻意按港澳辦、北京風向,劍指「經濟問題」、「上樓問題」、「青年上流問題」,而對真正的root cause輕輕放下。
然而港人和法國黃背心不同,對香港的制度性結局,特別是2047年,有非常憂慮的願景,也早已提出了各種完善想像,只是這些想像只要一碰到紅線(及其1000米以外的外圍),就已經要止步,否則後果自負。而且在可見將來,紅線只會更紅,線條只會更粗。連提出討論也有這樣的下場,何况付諸實行?結果愈是這樣「對話」,愈是按官方劇本撰寫「研究報告」,愈是掩蓋真正的矛盾,反抗只會更激烈。但另一方面,一旦真的大鳴大放,討論過後一些有相當民意基礎的選項,卻又落實不了,同樣難以善後。這些盲點,都是法國毋須顧忌的。
(4)法國的對話局部奏效,在於對話起碼未有煽動新的仇恨;但假如特區政府通過對話,嘗試把民怨由政制、警察轉向經濟議題,這卻是馬克思主義所謂「以一種矛盾掩蓋另一種矛盾」,更大的危機只在後頭。要麼所謂「解決經濟問題」其實是全體既得利益者合謀,例如通過收回農地,反而重燃了市場對高地價泡沫的信心;要麼卻是針對傳統香港財閥,並以來自內地的「民族資本家」取而代之,就像針對國泰等非中資企業的針對打擊一樣。
但這只會把矛盾引回中港矛盾這個主軸:在這個全民調研、全民fact check、全民自媒體的年代,大家很快會發現在過去10年,新到香港的壟斷性既得利益者,究竟是哪些勢力;「留島不留人」令香港經濟換血之說,又會否只是空穴來風。例如本土研究社的facebook專頁,就剛列出囤積農地的中資企業其實更厲害。不用說國企在香港各行業的戰略投資,要是經濟議題變成鬥爭主軸,最終方向恐怕殊途同歸,而且連鎖打擊面更大。
冀政府正視root cause 勿浪費時間
香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各方利益糾纏不清,應爆未爆的炸彈俯拾即是。現屆已經失去一切執政權威的政府,真的行有餘力繼續「攬炒」?說這麼多,方向很清晰:希望政府正視root cause,不要再浪費時間、自欺欺人。現在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不是下個月社會有沒有人衝閘,而是怎樣令香港10年後依然充滿榮光,不會因為說一句「願榮光歸香港」就要大興文字獄。面對現實吧,it's NOT the economy, stupid。
GLOs創辦人、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1)黃背心運動的導火線,始終是反對加燃油稅,然後變成反對取消「富人稅」,得到極左、極右一眾反精英力量全力支持,政府以經濟手段和「對話」疏導,符合邏輯。即使是六七暴動,導火線也是新蒲崗的勞資糾紛,未出現炸彈前也有一定群眾基礎。最終港英以福利社會回應(雖然建議其實在檢討六六天星事件時已經提出),加上主流民意普遍反對「解放」香港,結果浴火重生。但這次運動的導火線「反送中」,誰也知道是100%的政治議題,破紀錄的上街人數、破紀錄的持續性,涉及的stakeholders絕不止前線、絕不止青年,包括主流中產、中間派、無數經濟既得利益者。即使市民同時對經濟問題存在不滿,即使運動影響經濟,但就算成功處理後者(這本身就極難),也不代表前者的root cause不存在,反政府情緒只會依舊,焦點更集中,而且還會多出一批被打擊的人成為同路人。
政府應該心知肚明,「反送中」為何能突破「反一地兩檢」的同溫層,關鍵之一,就是一名富商高調司法覆核,引來各界、國際的連鎖效應。假如被打擊的富商有大10倍的全球能量,又會如何?
武力衝擊得主流默許 不檢討政制是自欺欺人
(2)政府此刻動員一切力量,要求各界登報表態「支持警隊止暴制亂」,這完全是下級公務員心態、官僚秘笈「瞞上不瞞下」的「hea」交功課。在還未禮崩樂壞的年代,任何人自然「反對一切暴力」,但客觀現實是《逃犯條例》修訂雖然極不得人心,但在立法會依然「夠票」;未能強行通過,與6月12日的衝擊有直接關係。而6月16日卻有破紀錄200萬人參與遊行,當時沒有一個人「譴責暴力」,充分反映通過「肢體暴力」制止「制度暴力」,無論口中怎麼說,在香港已經有了廣泛民意基礎,甚至形成了一個check and balance的informal mechanism。
設想下次有爭議法案,例如國歌法、23條,或簡單至類似港視發牌一類單一事件,又是通過武力衝擊才令條例不能通過,主流民意難道不高興?自然不會。這不同法國,儘管議會代表以離地精英為主,但通過民主制度,畢竟也可以改變燃油稅、富人稅一類議題。但在香港的「議會」「制度」,經過20多年的教育,不同陣營早已知道「屈機」的政治現實,武力衝擊成了制衡議會的last resort,最終更得到主流默許。此刻雞毛蒜皮計算一個入閘機有沒有受損、通過「對話平台」譴責暴力,而不檢討政治制度本身,只是自欺欺人。
官方對話有前提掩真正矛盾 反抗只會更烈
(3)馬克龍的對話平台以消散民氣為目標,但過程中起碼真的大鳴大放,沒有任何敏感問題屬紅線。而在法國社會,就算討論帝國復辟、「時代革命」,也是a piece of cake。黃背心運動期間,也有人提出修改憲法,建立「第六共和」,引入更多直接民主元素,令選舉制度更有利基層。但慢慢通過對話,發現操作並不容易,而且一般人並未準備迎接改變。最重要的是黃背心組織者對制度性的未來,也沒有清晰願景,所以對話才有消散民氣效果。但在香港,官方的所謂「對話平台」有其預設前提,刻意按港澳辦、北京風向,劍指「經濟問題」、「上樓問題」、「青年上流問題」,而對真正的root cause輕輕放下。
然而港人和法國黃背心不同,對香港的制度性結局,特別是2047年,有非常憂慮的願景,也早已提出了各種完善想像,只是這些想像只要一碰到紅線(及其1000米以外的外圍),就已經要止步,否則後果自負。而且在可見將來,紅線只會更紅,線條只會更粗。連提出討論也有這樣的下場,何况付諸實行?結果愈是這樣「對話」,愈是按官方劇本撰寫「研究報告」,愈是掩蓋真正的矛盾,反抗只會更激烈。但另一方面,一旦真的大鳴大放,討論過後一些有相當民意基礎的選項,卻又落實不了,同樣難以善後。這些盲點,都是法國毋須顧忌的。
(4)法國的對話局部奏效,在於對話起碼未有煽動新的仇恨;但假如特區政府通過對話,嘗試把民怨由政制、警察轉向經濟議題,這卻是馬克思主義所謂「以一種矛盾掩蓋另一種矛盾」,更大的危機只在後頭。要麼所謂「解決經濟問題」其實是全體既得利益者合謀,例如通過收回農地,反而重燃了市場對高地價泡沫的信心;要麼卻是針對傳統香港財閥,並以來自內地的「民族資本家」取而代之,就像針對國泰等非中資企業的針對打擊一樣。
但這只會把矛盾引回中港矛盾這個主軸:在這個全民調研、全民fact check、全民自媒體的年代,大家很快會發現在過去10年,新到香港的壟斷性既得利益者,究竟是哪些勢力;「留島不留人」令香港經濟換血之說,又會否只是空穴來風。例如本土研究社的facebook專頁,就剛列出囤積農地的中資企業其實更厲害。不用說國企在香港各行業的戰略投資,要是經濟議題變成鬥爭主軸,最終方向恐怕殊途同歸,而且連鎖打擊面更大。
冀政府正視root cause 勿浪費時間
香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各方利益糾纏不清,應爆未爆的炸彈俯拾即是。現屆已經失去一切執政權威的政府,真的行有餘力繼續「攬炒」?說這麼多,方向很清晰:希望政府正視root cause,不要再浪費時間、自欺欺人。現在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不是下個月社會有沒有人衝閘,而是怎樣令香港10年後依然充滿榮光,不會因為說一句「願榮光歸香港」就要大興文字獄。面對現實吧,it's NOT the economy, stupid。
GLOs創辦人、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沈旭暉的背景、他與葉國華及中共的關係,令我對他的實際身份存疑,並有極大戒心。(見1)
回覆刪除現在,他又走出來另組對話平台,表面理由堂而皇之,真實動機呢?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問話符號」。(見2)
===========
(1)https://bit.ly/2meV6Uy
(2)https://bit.ly/2kFI0j0
沈旭暉係個好聰明、好懂PR的人,他可以左右逢源而又「包裝」得能保持自我。從他談及自己背景的文章看,他父親傾右,母親極左,這種時隱時顯的父母緊張關係,使他慢慢學懂如何夾在中間去生活。最近他寫了這篇:
刪除FB《女兒開學隨筆:大時代,甚麼是回復平靜?》(2019-09-02)
https://bit.ly/2kG92H3
感動了我。我對他左派背景的防範減消了七八。但我會保持警戒,謝謝少俠提醒。我亦看到,當阿爺吹雞,沈會乖乖傾回一點左,例如4月時他受大公報訪問而稱讚大灣區,叫香港青年人去灣區發展。
《沈旭暉:「眼界跨越邊界,你會豁然開朗」》
https://bit.ly/2lXuI1p
但自從「反送中」運動波瀾壯闊展開後,他對林鄭政權憤怒,不似扮的。他在最近《視點31》受訪中表示,香港體制愈見趨向一國一制(沈口中的「一國兩制3.0」),中共加強干預,香港漸失獨特競爭力,香港人的中西混合識見在大灣區不會受欣賞,故大灣區應會失敗。沈肯自我推翻,我看他是來真的。
視點31:《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利弊 (2019-09-10)
https://youtu.be/V8LA0aZDhmI?t=367
沈另組對話平台,我們且看其如何發展。
我同意阿貴的說法,
刪除事實, 沈旭暉肯定【和理非】得肯, 如果不是, 新加坡也不會要,
但是, 警察的執法令很多稍有良知的人也改變原來的政見。
好像袁彌昌, 相信他掙扎了很久才擺脫葉劉魔掌,現在我等他老婆都走埋。
葉劉由頭到尾都是一個巫婆, and林鄭, 不要看輕女人的死忠。嘿嘿﹗
近日, 沈旭暉和袁彌昌都有許多文章批評政府, 也很到位,
刪除不論後台和目的, 最低限度是言之有物。
當然, 香港是否有所改變, 那必須要看大陸,
目前而言, 似乎是按兵不動,
但是, 最後必須看美國對大陸的經濟影響,大陸對香港的倚賴。
唔多覺袁彌昌有乜掙扎。佢瀟瀟灑灑,話唔撈就唔撈,仲激到葉劉扎扎跳。抵讚。
刪除《容海恩丈夫辭葉劉智庫政策顧問 袁彌昌:和平分手》(2019-08-27)
https://bit.ly/2lnHDK5
《葉劉反指「我炒袁彌昌」 容海恩:不過問丈夫工作》(2019-08-28)
https://bit.ly/2nrJXQS
我認為不是啊﹗
刪除你只看到27/08/2019 的事,
之前你有否看到袁彌昌什麼新聞或文章關於反送中﹖
記得看到明報報導他FB看到首次百萬人遊行,
他也只是隱晦說望窗下的人,睡醒了 (大概)
事後問葉劉, 她還說是指女兒醒了。
然後7.21 後, 他的評論開始轉變了,但還算保守。
其實, 有良知的人, 早應該明辨是非。
我無搞錯。我不時睇袁彌昌FB,他當日從家裏向街道遊行人龍拍照,然後寫上「Hong Kong has reawakened」,意為「香港重新覺醒了。」他的「re-」,就我的理解,是指重新、再次,言下之意,上回覺醒極可能指2014年的雨傘運動,然後遭一輪官司、DQ等事件打沉了,今次「反送中」是重新抖擻精神再奮鬥,是為「再次覺醒」。
刪除截圖
https://bit.ly/2mXylp9
FB原帖 (2019-04-28)
https://bit.ly/2mjHSGx
(記得睇留言。)
第二帖 (2019-04-28)
https://bit.ly/2oD72AS
2017年特首選中,袁彌昌是曾俊華助選團隊成員。自袁彌昌出道,他在明報論壇的所有文章我都留意,其中不少借三國歷史、古代思想如道家等來分析今日政局。
《民主派批湯家驊如03年版陳鑑林 袁彌昌fb 貼相 見證「香港再覺醒」》
刪除(2019-04-29)
【明報專訊】民陣噚日舉行嘅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人數遠超預期,行會成員湯家驊(Ronny)噚日朝早喺電視訪問中形容,反對聲音都係政治口號,「無說服力嘅民意係不具代表性」,又話就算噚日反修例遊行人數增加,當局都唔應該讓步,否則日後難以管治。
湯:遊行人數增加 政府亦不應讓步
民主派噚日集會發言時異口同聲批評Ronny,公民黨郭榮鏗更將前黨友比喻為民建聯陳鑑林,事關陳2003年曾形容遊行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嘅市民係「被誤導」,郭話公民黨要向全港市民致歉,因為該黨當初睇錯人咁話。
郭榮鏗:為公民黨當初睇錯人道歉
議會陣線毛孟靜引述Ronny言論時,台下隨即傳來一片噓聲同罵聲;公民黨黨魁楊岳橋亦毫不留手,質疑Ronny「係咪當大家白癡」。
另外,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嘅丈夫、匯賢智庫政策顧問袁彌昌(Derek)噚日喺facebook貼上銅鑼灣遊行隊伍迫爆街道嘅相,寫上「Hong Kong has reawakened」字句,又留言提到「銅鑼灣書店舊招牌就在那裏,更感諷刺」。
Derek同Emily講,自己無參與遊行,只係喺附近住所上空觀察,問到句英文有無特別意思,Derek就簡單回應話:「香港再覺醒。」
3局長馬場開心同譚志源合照
噚日數以萬計市民上街,似乎無影響部分局長同行會成員嘅心情,事關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噚日喺fb上載喺馬場嘅相片,同陳帆、黃偉綸同邱騰華3名局長,及林健鋒同周松崗兩名行會成員合照,見到各人笑容滿臉,真係「馬照跑、遊行照行」。
(圖)
家住銅鑼灣嘅匯賢智庫政策顧問袁彌昌噚日遊行期間,拍下起步點附近嘅駱克道擠滿遊行市民一幕,用英文話「香港再醒覺」。民主黨羅健熙喺佢fb留言叫「幫吓手」,袁回應話「都已經盡能力㗎喇」。(袁彌昌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