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牟宗三先生

(寫在前:本文是在某網誌的留言,收在此作為劄記或備忘。)

* * * * *
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觀念不少接自德哲康德,有說他還超越了康德。他用的不少術語是康德的,即其中有借鑑康德的哲學體系去解釋儒學和中國文化的「上層」義理,因此老外容易明白,也就此提升了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舞台上的地位。這點牟生的功勞極大。


牟生的學理推演很強調邏輯,然而,他的某些理論,仍不能避免推得稍急且玄,例如其中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嘗試解釋中國文化如何從德性走向知性,開出科學學統的一套「良知的自我坎陷論」,那是太簡要、抽象,以至空泛了。

德性的最高義就是無執而圓融,無物無我,或物我同一。

知性(認識心)卻是對認識的對象判以獨立的地位並施以分析、分解,認知活動由此破裂成觀察者之「主體」與被觀察物之「客體」的關係,即主客對立的二元辨別觀,造成有我有物,物我非一。此之謂有執

無執是境界的高層次,執著卻是低層次,甘心從高滑落低,從無執墮成有執,所以牟生用貶詞「坎陷」來稱謂此過程。無執如何變成有執?牟生好像只說良知會當機權宜地「坎陷」,當中的邏輯細節如何過渡?具體現實又如何發生?牟生都交待得不徹底。至少我的印象是這樣,或許我錯。

西方對科學(或泛指一切學術)予以崇高的地位,為了保障學術獨立的永續發展,建立起了一套自存的研究和審理制度(即所謂學統)。其態度滲入每一社會階層,從學者到一般平民,可以離開現實的用處而純粹求知,所以開拓出很多理論。

可至今中國人的文化,譬如反映在多數香港人身上,我們仍是非常務實,對沒可預見的效益和沒實踐意義的求知思考,總是不屑一顧,非常短視。中國人目前仍缺乏純粹認知的興趣。可幸是,內地的發展比香港好一點,但受政治主導。

不是說中國或香港就沒一位出自本土的學術型人物。唐君毅、牟宗三、勞思光等諸先生就是這類「原創」珍寶,但那屬學界事,或說,是職業使然;而對知識的好奇和尊重,卻不在一般常民的思維裏

香港從整體文化氛圍上,還是非常缺乏誘因或條件去吸引、發現並培育這類人物。科大破格取錄陳易希旋即受到網民攻擊就是一例,見此,所以,牟生倡「良知會自我坎陷」以求知,我們實在很難理解。恐怕我們確實缺乏這些文化上的助緣條件,主體單方面無力坎陷。我們的科技或學術思想,至今絕大多數仍是執西方口水尾,西體中用而矣。說遠了。

牟生的儒學體系仍有些問題有待補足,不過他確實將儒學的義理以邏輯條理互相貫通並提升到有史以來的新高點。現在不少儒學研究者都同意,鑽儒學,可以跳過一些人,但絕不能不先通過牟生。

(本文是在某處的留言,收在此作為劄記或備忘。)

後記(2009/10/02):
得森兄同意,正文的上下脈絡可以回溯文章《遊戲三昧》及其回應:
http://hk.myblog.yahoo.com/hmbyron/article?mid=1263


再後記(2013/10/14):
顏炳罡:牟宗三先生的自我坎陷說與當代文化癥結:
http://www.moophilo.net/viewthread.php?tid=417

9 則留言:

  1. 最衰以前寒竹林裡面貴兄嘅留言保留唔番,真係可惜。
    [版主回覆09/23/2009 00:06:00]唔,你咁講...諗番又係。以前我地某幾個當你 Geocities 網站個 guestbook 係 forum,不停吹水,又笑稱係F4成員,真係幾好玩。可惜個 guestbook 供應商摺左,大家的留言都無法保留咯。
     

    回覆刪除
  2. 我Geocities個舊網到十月底都玩完喇
    [版主回覆09/23/2009 23:27:00]o下... 點解呀?Geocities 話要摺咩?

    回覆刪除
  3. 係呀!Geocities十月尾摺 lu,用咗八年終於玩完。
    [版主回覆09/24/2009 21:23:00]剛上 Geocities 查看,原來10月26日會全面關閉。我以前用佢放相 quote 出去,睇黎D舊 links 以後會變哂交差... too bad...

    回覆刪除
  4. 補上正文的來源連結,方便日後檢索。 http://hk.myblog.yahoo.com/hmbyron/article?mid=1263
     

    回覆刪除
  5. 本來看完西西弗斯看牟宗三先生 , 怎知按下頁看到的是裸體模型篇。

    回覆刪除
  6. 噫 ! 為什麼這個留言沒有~~~
    連牟宗三也可以說上一大篇, 阿貴真係唔簡單。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上次應該有2 個回應, 可是沒有了這個。

      刪除
    2. 豈敢,只係概括的說了幾句,希望未至不敬。(大汗)

      刪除